中国甜菊协会论坛
标题:
[原创]甜菊扦插育苗操作程序中的插苗有几种方...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1-28 14:21
标题:
[原创]甜菊扦插育苗操作程序中的插苗有几种方...
[原创]甜菊扦插育苗操作程序中的插苗有几种方法?
甜菊战线的专家、朋友们: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的甜菊扦插育苗各有自己的方法?能否请介绍一下具体的扦插操作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最好配上照片或视频。谢谢!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1-28 14:22
作者 甜菊专家 黄苏珍
甜叶菊育苗技术
1、扦插育苗: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具有繁殖速度快、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的特点,专家认为扦插育苗是南方甜叶菊生产区的最佳选择。技术上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苗床准备:选择土壤肥沃、避风向阳、水源方便、地势较高的地方建立苗床,床面宽度1.2-1.4米,并排建2-3张等长苗床。苗床上可选用竹片等材料搭建拱型小棚架,支架间距1 米左右,在支架上覆盖无滴塑料薄膜防雨保温,并用遮阳网覆盖。苗床四周要建好水系,确保能灌能排。
插穗选择:在8-10月份进行育苗(秋繁苗)时,插穗直接从大田甜叶菊植株顶端剪取;冬季、春季进行繁苗所用的插穗,可直接从秋繁苗上剪取,或从保温越冬老根上萌发的幼苗上剪取。要求品种纯度99% 以上,插穗以4-5对叶片为宜。
扦插时间:以秋季8月下旬至10月底以及春季3-4月份繁苗最好。通过设施栽培,使小环境内温度保持在20-25℃、并用遮阳网覆盖,则一年四季都可以扦插育苗。
扦插方法:苗床平整后,在扦插前一天适量浇水,提高土壤湿度,使田间相对持水量不低于80%。若遇阴雨天气,土壤湿度大,相对持水量在80%以上时则可直接扦插。插穗应随剪随插。扦插时先用2厘米宽的直刀在苗床表面扎2厘米深小孔,然后将插穗插入孔内,以1-2对叶片入土为宜,插后用土压实,使插穗与土壤紧密接触,随即浇足活棵水,覆盖薄膜,再加盖遮阳网,保温防晒,促使土下叶节生根。
扦插密度:可根据扦插时间确定,秋冬季繁苗可以适当稀植,以满足植株较长时间生长所需的空间;春季繁苗可以适当密植,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一般可掌握株距1.5-2厘米、行距3-3.5厘米为宜。
苗床管理:扦插后的苗床内气温应控制在20-28℃、空气相对湿度以80-90%为宜。秋季当气温下降到20℃以下时,要及时进行覆盖;进入冬季前,要在并排的2-3张苗床上搭建4-6米宽大棚,视温度情况覆盖1-2层薄膜增温或保温,遇极端低温天气(低于-3℃),还应在大棚内的小棚上再加盖保温材料;当床内温度超过30℃时,可通过通风、揭膜等措施降温。扦插后7-15天,插穗生根后,可揭去遮阳网;待幼苗正常生长后,视温度情况揭去小棚薄膜。苗床一般不施肥或少施肥,秋繁苗由于在苗床内生长时间较长,可以适当进行补肥,一般在翌年3-4月份,对甜叶菊幼苗叶色落黄的苗床在晴天中午前后施用腐熟粪肥,操作程序是:先揭膜吹干幼苗叶片结露,轻浇薄水粪肥,再用清水喷淋,待植株表面自然风干后再覆盖薄膜。也可掌握在晴好天气中午前后直接喷施有机叶面肥,以促进苗情转化。必须注意的是,甜叶菊苗床内切勿直接使用化肥或未腐熟的有机肥,以防肥害造成死苗。
2、老根越冬繁苗:利用甜叶菊老根,创造适合的环境条件保证其安全越冬,早春气温回升后,老根根节部可萌发一定数量的幼苗,当幼苗生长到4-5对叶片时,可用作春季繁苗插穗,也可直接进行分株定植。
老根的选择:应选择品种优良、纯度高、生长健壮的大田甜叶菊作为繁苗的老根进行保温越冬。
老根原地越冬:指老根在原栽植大田内进行保温越冬的方法。冬季第一次寒流来临前,对大田内甜叶菊残枝落叶进行清理后,用薄膜封盖整个畦面进行保温防冻,并建好排水沟,疏理田间水系,防止冬季淹水烂根。早春3月中下旬气温回升后,揭除薄膜,进行除草、松土、施肥,促进幼苗萌发与生长。
集中假植:指将老根集中假植进行保温越冬的方法。在原栽植甜叶菊的大田内或近旁地段建好假植床,搭建棚架,并建好排水系统。在平均气温15-20℃时,选择晴好天气,将大田内健壮老根挖起,整理并清除残留枝叶,保留茎杆高度2-5厘米,将假植床开沟后再将老根集中整齐立式排放于沟内,覆盖细土,覆土以平盖老根地上部为准,然后覆膜保温。遇到强寒流天气可在薄膜上再加盖草帘等保温材料,使膜内温度不低于-3℃,确保老根安全越冬。翌年气温回升后,甜叶菊老根即可萌发出幼苗。
3、种子繁苗
甜叶菊虽然生长适应范围广泛,但在北方受低温、霜期等因素的影响,幼苗和老根往往不能安全越冬,因而,北方大部分地区都采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种子繁苗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播种期:当早春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江苏地区一般可掌握在2月下旬至4月份搭建大棚或小棚进行播种育苗。
选好苗址:要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地面平坦、水系健全的地块做苗床,土质以疏松、肥沃的沙性壤土为宜。苗床不宜选用甜叶菊重茬田或者其它蔬菜地,以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在播种前1-2个月对苗床土壤进行培肥,可施入腐熟的有机肥与床土充分混合,并进行深翻整细。
建好苗床:一般按南北走向做苗床,首先整平畦面,建好内外墒沟,床面宽度以1.2-1.4米为宜,可并排建2-3张苗床,在播种前要浇足底水,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一并浇施进行床土消毒。并按苗床大小和长短准备好搭建大、小棚架所需的竹片、钢架、薄膜和绳子等物资,以便播种后及时建立小棚及大棚,防雨防冻防霜,保温保湿。
种子处理:播种前利用晴好天气将甜叶菊种子在充足阳光下晒1-2天,并用手搓去冠毛,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再将种子装入纱布袋内采用温汤浸种(25℃温水浸种3小时)或药剂浸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10-15分钟)的方法进行种子消毒防治种传病害,然后用清水冲洗并浸泡1天,捞出后滤干水份,置于20-25℃的温度下,保持种子湿润,约经2-3天催芽,待种子露白萌动即可播种。
均匀播种:按每平方米3-5克的播种量混拌细砂进行均匀撒播或条播,播后覆盖2毫米左右薄土层,并用木板轻轻镇压,使种子与床土紧密接触,床面覆盖薄层稻草(既利于保湿保温,又可防止早期浇水冲击种子或幼苗),浇透水后加盖地膜。每亩甜叶菊用种量为150克左右(指发芽率在20%以上的种子)。然后在苗床上搭建小棚,如果播种期早,则还应在小棚上再搭建大棚,覆盖薄膜,提高保温效果。
苗床管理:甜叶菊播种后一周内即可出苗。出苗后要及时揭去覆盖在地表的地膜和稻?,并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一是及时调控苗床内的温度。通过揭膜通风或加盖保温材料等方法将温度控制在20-25℃,当天气晴好、棚内温度高于30℃时,要用遮阳网覆盖,在降温的同时可防止阳光直射,以免死苗。二是保持苗床内具有较高的湿度。要根据床土情况及时补水,确保棚内相对湿度在80%以上,以促进幼根充分伸长,提高幼苗成活率,但也要防止湿度过大诱发病害发生。三是主动预防病害。立枯病等土传病害是甜叶菊育苗期的主要病害,要掌握在甜叶菊子叶平展时,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一次,10-15天后,当幼苗生长到3-4对叶时,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一次,以控制甜叶菊苗期多种病害的发生。四是及时除草。掌握在甜叶菊幼苗2-3对叶期,对禾本科杂草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1000倍液或5%精喹禾灵乳油500倍液喷雾防除;对阔叶杂草以人工拔除为主,防止草欺苗,确保幼苗正常生长。五是适时炼苗。秧苗5-6对叶是甜叶菊移栽的最佳时期,在移栽前要根据天气情况搞好炼苗。一般在炼苗5-7天后即可进行移栽。
4、种苗的提纯复壮
甜叶菊品种的纯度决定着甜菊干叶的质量和品质,品种纯度越高,糖甙含量就越高,反之,品种混杂或者杂株率高,原品种优良特性得不到保留,糖甙含量就会下降,如果品种杂株率在30%以上,糖甙含量就会下降20%以上。在甜叶菊生产中,如果不注重对优良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就会造成品种退化,优良特性丢失,从而失去甜菊叶的利用价值。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1-28 14:22
造成品种混杂的原因:一是甜叶菊母苗纯度不高。在无性繁殖(包括扦插育苗和老根繁苗)过程中,因杂株生命力较优良品种强,成活率高,母苗中夹带杂苗,往往越繁越杂。二是大田母苗中混有自生苗。本地的光照、气候等条件能够满足甜叶菊开花结籽,甜叶菊的种子一旦成熟,就容易脱落或随冠毛飞落到用于无性繁殖的母苗田,而甜叶菊的种子基本没有休眠期,萌发后形成自生苗,由于甜叶菊种源背景复杂,通过有性繁殖后的自生苗个体分离现象严重,植株十分混杂,将混有自生苗的母苗进行无性繁殖时往往会造成优良品种的退化。
优良品种提纯复壮的方法:对优良品种提纯复壮,主要是针对甜叶菊无性繁殖过程进行的一种保持和提高品种纯度的方法。在生产实际中重点要把握好三个关口进行提纯复壮。一是遴选大田母苗关。用作繁苗的母苗,必须选用品种优良,长势平衡以及未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大田,在甜叶菊生长期间逐行逐株进行检查,对生长性状和形态与品种原有特性不符的异型杂株一律拔除,确保大田母苗纯度达到100%。二是苗床去杂提纯关。在苗床内进行品种的提纯复壮具有省工快捷高效的特点,也是保持优良品种纯度的关键所在。采用扦插育苗的,在幼苗发根并进入正常生长后,对苗床进行逐行逐株检查,对所有异型植株全部拔除,一般在甜叶菊育苗阶段要进行去杂提纯2-3次;对利用老根繁苗的苗床,一般掌握在早春幼苗萌发整齐后进行提纯复壮,也是通过逐行逐株检查的方法,拔除杂苗,保证纯度。三是移栽前复检关。在苗床甜叶菊起苗前,结合去除杂草环节,对异型植株再次进行拔除,力争种苗纯度达100%。
甜叶菊苗床幼苗 甜叶菊插扦育苗苗床
[attach]4[/attach][attach]5[/attach]
欢迎光临 中国甜菊协会论坛 (http://csa1988.net/bbss/)
Powered by Discuz! X2.5